Base 成為代幣創建領域的領導者
區塊鏈生態系統正在經歷一場變革,Coinbase 的以太坊 Layer-2 區塊鏈 Base 正迅速崛起,成為代幣創建的主導力量。2025 年 7 月,Base 在每日代幣創建量上超越了 Solana,僅在兩天(7 月 27 日至 28 日)內就鑄造了超過 100,000 個代幣。這一里程碑突顯了 Base 在開發者和代幣創建者中的吸引力日益增強。
為什麼 Base 受到青睞
Base 的以太坊 Layer-2 基礎設施提供了多項優勢,使其成為代幣創建者的首選:
更低的交易成本:與以太坊主網相比,Base 顯著降低了費用,對創建者而言更具成本效益。
更快的處理速度:Base 上的交易處理速度更快,提升了用戶體驗。
EVM 兼容性:Base 完全兼容以太坊虛擬機(EVM),使開發者能夠無縫遷移其項目。
雖然 Solana 在交易速度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應用方面仍然領先,但其在代幣創建領域的主導地位已經減弱,顯示出用戶偏好逐漸轉向 Base 的創建者友好功能。
Zora 在數位內容代幣化中的角色
Base 崛起的一個重要推動力是 Zora,一個能夠將數位內容代幣化為可交易「內容幣」的協議。Zora 的創新方法將社交媒體帖子、藝術作品和其他數位創作轉化為基於區塊鏈的資產,強調內容貨幣化而非傳統的代幣挖掘。
Zora 如何革新內容貨幣化
Zora 為創作者提供以下支持:
數位內容代幣化:創作者可以將其作品轉化為基於區塊鏈的資產,開啟新的收入來源。
直接與觀眾互動:通過繞過中介機構,創作者能夠直接與其觀眾互動。
擴展貨幣化機會:Zora 的模式與區塊鏈內容貨幣化的廣泛趨勢相一致。
然而,批評者認為 Zora 的系統高度投機化。數據顯示,93% 的參與者被歸類為交易者,只有不到 7% 是創作者或雙重角色用戶。這引發了對 Zora 代幣經濟可持續性的質疑。
創作者代幣中的投機與內在價值之爭
圍繞 Zora「創作者代幣」的辯論突顯了加密社區內的意識形態分歧。支持者認為代幣化內容促進了藝術表達和創新,而批評者則質疑這些代幣的內在價值,強調其投機性質。
Zora 模型的主要批評
缺乏未來現金流主張:Solana 的創始人批評 Zora 的代幣模式,認為其運作方式類似於「零和遊戲」。
零售投資者的風險:AI 研究員 Sterling Crispin 對投機動態提出了擔憂,警告零售參與者可能面臨的風險。
這些辯論突顯了在區塊鏈領域平衡創新與可持續性所面臨的挑戰。
$ZORA 代幣的爆炸性增長
$ZORA 代幣在 2025 年 7 月經歷了顯著增長,漲幅超過 800%。這一增長得益於其與 Base 應用的整合以及在加密市場中的曝光度增加。
可持續性問題
儘管代幣的表現引人注目,但批評者警告投機交易可能掩蓋其支持內容創作者的初衷。Zora 模型的長期可行性將取決於其在創作者激勵與市場動態之間的平衡能力。
以太坊 Layer-2 在擴展性和成本降低方面的優勢
Base 的成功突顯了以太坊 Layer-2 解決方案在應對擴展性和成本挑戰方面的廣泛優勢。通過利用 Layer-2 基礎設施,Base 提供了:
更快的交易:降低延遲,提升用戶體驗。
更低的費用:負擔得起的交易成本吸引了開發者和創作者。
這一發展突顯了以太坊 Layer-2 解決方案在區塊鏈生態系統中的日益採用。隨著更多項目遷移到 Layer-2 平台,區塊鏈之間的競爭預計將加劇。
Base 與 Solana 在代幣創建方面的比較
Base 在代幣創建量上的崛起引發了與 Solana 的比較。儘管兩個平台各有優勢,但其重點領域有所不同:
Base:優先考慮內容貨幣化和創作者友好功能。
Solana:在交易速度和 DeFi 應用方面表現出色。
與其直接競爭,Base 和 Solana 可能會繼續開拓各自的利基市場,滿足其目標用戶群的需求。
機構對 Solana 的興趣及監管發展
儘管在代幣創建方面失去了一些地位,Solana 仍然是機構投資者的最愛。潛在的 ETF 資金流入超過 55 億美元,突顯了其在 DeFi 應用中的優勢以及在監管不確定性中的韌性。
應對監管挑戰
監管發展是塑造加密生態系統的一個關鍵因素。像 Base 和 Solana 這樣的平台必須適應不斷變化的監管環境,以保持增長和創新。
區塊鏈內容貨幣化的廣泛趨勢
Base 的崛起和 Zora 的成功反映了區塊鏈內容貨幣化的廣泛趨勢。通過使創作者能夠將其作品代幣化,這些平台正在重新定義數位內容的價值和交易方式。
對行業的影響
這一轉變對以下行業具有深遠影響:
社交媒體:代幣化帖子可能徹底改變影響者行銷。
藝術和娛樂:藝術家可以直接貨幣化其創作。
然而,這些模式的可持續性將取決於其在創作者激勵與市場動態之間的平衡能力,確保長期增長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