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 @moremarketsxyz,感觉有点对我这种“懒得折腾但又不想币躺尸”的人很友好。
项目是 NEAR 基金会扶持的,NEAR 自己现在市值 30 亿,高点干到 300 亿,MoreMarkets 也融了 1300 万美金,链上现在已经有四千多万美金在里头跑,不是那种小打小闹的盘子。
它的玩法其实特别简单,甚至有点“土”:
你存 100 个 XRP,币一直待在 XRP 原链上不乱跑;
平台拿着这 100 个 XRP 的“凭证”,去别的链上搞策略赚钱;
赚到的钱,每周分你一份,年化大概 5%-15%,看市场情况。
一句话:你存币,平台干活,你每周收钱。官网是这个: ,可以自己点进去看看。
然后它还和 @KaitoAI 合作了,TGE 时候会拿出 2500 万枚代币,给前 250 名贡献者和整个 Kaito 生态。
我去 DC 问了下,代币总量大概 100 亿,这 2500 万只占 0.25%,所以也不是那种“全网撒糖”的暴力空投,更像给真参与的人一点额外奖励。
老实说,我自己选这个项目,不是一定要去卷前 250 名。
因为 Kaito 生态本身也有奖励,对普通嘴撸选手来说,重心不在“冲榜”,而在“占个坑、先参与”。
反正很多人本来就打算长期拿着 XRP,不如挪一部分到这种有人帮你干活、每周给你分红、顺便还有一丢丢代币预期的地方,心态会轻松很多
最近我突然悟了一个道理:
越是大家抢着涌进去的项目,越容易变成猪脚饭;
越是被人嫌“冷”“小众”的,反倒容易走成黑马。
为什么?
因为当所有人都挤在热门赛道抢椅子的时候,小众赛道的人在默默赚钱没人抢。
我这段时间盯着的就是这么个“没几个人吵,但数据吵得很大声”的项目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它没啥感觉
看到“XRP、NEAR、ATOM 原生资产跨链借贷”那行字的时候,我甚至想关掉页面。
这种非 EVM 资产的收益产品,在我印象里都是麻烦、绕路、要桥、要包装……
一堆我根本不想碰的步骤。
结果越往下看越不对劲。
它完全没有桥。
没有包装层。
没有“你懂你懂的”那种连自己都不知道资产跨去哪的恐惧。
MoreMarkets 的做法是:
Chain Signatures:把对应资产的证明生成到以太坊
NEAR Intents:自动把策略跑完、收益换好
收益回流原链:整个过程不需要我手动做任何操作
全程 MPC 多签托管
链上验证成功率 99.4%
它不是跨链,
它是“你不动,我帮你跑”。
就像你把 XRP 放进去,它自己在外面上班,工资发好再回到你手里。
你连链都不用换。
然后我看了它的数据
半年 TVL 从 720 万美金涨到 3,460 万——直接 6 倍。
用户 8.7 万人。
平均每人锁仓 3,800 美元。
日收益支付:25 万美金+
周收益发放:4 万笔+
核心资产 moreXRP 的池子利用率:85%+ 长期稳定
非 EVM 用户参与度同比提升:230%(XRP 生态居多)
策略收益区间:6.3%–11.8%
稳定类产品占比:72%
我突然有点懂为什么它半年涨成这样。
再看安全侧:
主网 Vault 全是 MPC 机制 + 实时监控。
没有一条跨链记录。
三家审计全过,连签名逻辑、托管、收益路径都查得死死的。
这玩意是走“稳到不刺激”的路线。
我自己用完之后的评价其实很简单:
MoreMarkets 做的不是“新花样”;
它做的是“别人一直做不好但大家其实刚需的事”。
我有 XRP、NEAR、ATOM 的那部分资产,以前全躺着。
因为不想折腾,也觉得非 EVM 在 DeFi 里没啥用武之地。
结果这个平台直接把“原链收益”做成傻瓜式自动化:
存进去
→ 它自己扛着你的凭证去外面干活
→ 自动结算
→ 自动换收益
→ 自动回你原链
→ 自己叠加复利
你基本不用动。
我一个朋友最开始看 MoreMarkets,也是不屑:
“冷门项目,没听过。”
一个月后他再找我:
“兄弟,我突然懂了。热的项目我进去是陪跑;冷的项目我进去是领跑。”
我说:
“是啊,市场永远奖励那些愿意提前看的人。”
MoreMarkets 就是这种东西——
你以为它不起眼,但它已经在悄悄把非 EVM 的钱都吸过去了。
这就是为什么
冷门小众,经常比拥挤赛道更有肉吃。

8,312
129
本頁面內容由第三方提供。除非另有說明,OKX 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也不對此類材料主張任何版權。該內容僅供參考,並不代表 OKX 觀點,不作為任何形式的認可,也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購買或出售數字資產的招攬。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況下,此類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準確或不一致。請閱讀鏈接文章,瞭解更多詳情和信息。OKX 不對第三方網站上的內容負責。包含穩定幣、NFTs 等在內的數字資產涉及較高程度的風險,其價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字資產是否適合您。

